2000年,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24号)要求,制定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规定对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市场占有率高,执行的产品标准达到或者严于国家标准要求,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监督检查均为合格,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在本行业排名前列等条件的产品授予免检资格。自2000年国家实施产品免检制度以来,广东省国家免检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免检产品生产企业不断涌现。广东省培育、指导企业争创国家免检产品工作连年喜获丰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一、免检工作深入推进,适应了广东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
2006年,广东省366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其中新增233个,复审通过133个),占全国总数的20.1%,免检企业总数和产品总数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1/6强。目前,广东省共有561家企业的585个产品获得免检资格,连续七年全国第一。
(一)免检产品的行业分布情况
广东省的免检产品基本覆盖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等工业九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共有233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占全省免检产品总数的39.8%,并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共有227个产品获得免检资格,占全省免检产品总数的38.8%,保持稳步发展;造纸行业的免检产品数为25个,占全省免检产品总数的4.3%,有待进一步培育发展。广东省免检企业的产业分布与全省产业结构基本相吻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特点和产业总体竞争力。具体分布情况见附件1。
(二)免检产品的区域分布情况
广东省免检产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粤北、东西两翼地区近年也有突破。珠三角9个地级以上市,免检产品共计473个,占全省总数的80.6%,反映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和竞争实力。其中佛山市有178个,位居全省第一。2006年,粤北山区的清远市有5个产品获得免检称号,河源市也有2个,反映出山区企业的实力正在逐步增强。东翼4市中潮州23个,汕头17个,汕尾5个,揭阳7个,占全省免检产品总数的9%。西翼3市中湛江27个,阳江5个,茂名1个,约占全省总数的5.7%。反映出东西两翼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强势企业的分布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具体分布情况见附件2。
二、免检制度大放光彩,有力推动了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培育指导广东省企业争创国家免检产品,对提高广东省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整体形象,巩固广东省工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免检制度提高了行业生产集中度,优化了产业结构,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广东省的免检产品生产企业大多数是大中型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优势,产品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政府授予企业免检资格,是一个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企业在获得免检资格后,在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满意度方面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行业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如广东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白砂糖2003年获得国家免检资格后,其产量和经济效益都直线上升,白砂糖产量从2003年的5.8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12万吨,产值从3.8亿元提高到5.6亿元,利润总额从2300万元提高到5200万元。又如TCL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空调2003年获得国家免检资格后,年产量平均增长715%,产值年平均增长548%,产品年利税平均增长181%。
广东省通过加强对免检企业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效应,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区域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相关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免检企业逐渐带动形成了佛山陶瓷、佛山铝合金建筑型材、中山灯饰、湛江电饭锅等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经济,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省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45个产业集群中,有国家免检产品近390个。据统计,仅2005年,广东省的365家免检企业缴纳税金超过321亿元,比2004年增长31%,占全省总额的7.1%。
(二)实施免检制度促进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升
国家免检产品关注的是产品质量以及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行业或地区国家免检产品的数量及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产业或地区的产品质量状况。广东省质监系统在引导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产品过程中,始终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把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性能检测、产品包装、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全过程。通过实施产品免检制度,加强企业质量基础工作,一批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得到初步治理,部分行业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铝合金建筑型材合格率从2000年的36.7%上升到2005年的88%;螺纹钢合格率从2001年的40.9%上升到2004年的83.5%;饮用水合格率从2002年的56.8%提高到2005年的86.3%;空调器合格率从2001年的60.3%提高到2004年的90.1%等等。
(三)实施免检制度为企业扩大出口,占领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产品免检工作的开展,为免检企业在全国树立起质量信誉,使质量好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如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其微波炉产品自2001年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以来,其产销规模迅猛扩大。2005年,其微波炉年产量突破2000 万台,其中出口1400 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近50% ,集团销售收入160亿元,年均增长23%,连续5年蝉联全国微波炉出口销量和创汇第一名。又如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其空调产品自2001年获得国家免检资格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产品的出口。2005年其空调产品远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收入达50亿元,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59%。
免检称号也为企业及其产品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广告效应,扩大了它们在国内市场的影响。比如许多获得免检称号的钢筋、水泥生产企业的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大型工程项目招标中,中标的产品也多数为免检产品。由于免检产品的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更加注重服务机制的完善,使得国家免检的社会知名度正在逐步增强。企业争取获得免检、公众放心购买免检产品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免检产品已日益成为企业争创、政府重视、消费者信赖、全社会认可的“金字招牌”。
(四)实施免检制度,使企业集中精力抓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全省质监部门大力扶优扶强,积极推进免检工作。据统计,仅2005年,全省质监技术机构由于企业获得免检少收的监督抽查费用超过3200万元。这些企业获得免检资格后,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平均较上年度销售额增长28.7%,年利润增长30.3%。如广东省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热轧带肋钢筋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后,投入大量的精力抓产品质量。2005年,企业自检合格率较上年增加0.05%,其中钢材初样性能合格率增加0.40%,质量损耗率减少0.13%,质量损耗额年减幅322.82万元,产销量较上年增加了20%,经济效益提高了20.3%。广东省梅州塔牌集团有限公司的水泥产品获免检资格后,通过改进工艺配方,完善水泥粉磨系统,实现了出厂水泥合格率、安定性合格率、包装袋重合格率、28天富裕强度合格率、28天抗压强度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合格率五个100%的质量目标。该企业2005年共生产免检水泥388.6万吨,产量同比增加了60%,利润同比增长56%,产量跃居全国前五名。
三、加快管理创新,广东省深入实施免检制度的有益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和基础措施到位
产品免检工作是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内容,历年来得到广东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早在2001年底的省委工作会议,广东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将提高企业质量水平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作为增强广东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首要任务。2002年5月,省第九次党代会又提出要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作为加快经济经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措施。此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就广东省产品质量问题作出一系列的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对质量问题的重视,为广东省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开展产品质量免检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地政府从质量振兴,提高区域产品竞争力的高度,积极行动,推进企业争创免检产品。许多市把本地区获得免检产品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提要求,定措施,出台扶持、奖励免检产品企业的政策,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争创免检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争创国家免检产品的工作。
广东省局党组从战略的高度,将产品质量免检工作列入质监系统“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名牌带动、以质取胜战略,从源头抓质量,建设质量强省以及开拓新局面,增创新优势的一项重要举措狠抓落实。要求全省质监系统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占有率为中心,制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免检工作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这项工作顺利、健康开展。
(二)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打牢免检工作的基础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珠江水”“广东粮”,到如今遍布全国的“广货”,广东拥有一批优质且独具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名气大、效益好、发展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为广东省培育国家免检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免检资格对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质量保证体系都有明确要求。为此,这些企业在争创免检产品过程中,积极在“创”字上下工夫,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加快发展,壮大规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能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积极从发展的角度来创免检,才使广东省涌现出大批国内甚至国际先进的企业,才能带动全省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才能促进广东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确保免检工作权威性
广东省局在开展产品免检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宁缺毋滥、保持权威性的原则,确保免检产品的高质量和权威性。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严格进行审查。对申报产品的质量、生产工艺以及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经济效益状况、产量尽可能进行具体调查、落实,确保企业申报材料真实、有效、完整。二是认真做好免检宣传培训工作,使广东省广大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免检工作的有关政策,提高了申报的有效率。2000年以来,广东省局先后召开了17次全省免检工作会议,在近60次产品质量分析会上宣讲《免检办法》和《免检实施细则》,以局名义下发免检简报10期,在广东省主要媒体上做了系列的宣传报道,使广东省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积极踊跃地申请产品免检,并按要求积极准备申报材料。三是耐心、细致地开展免费咨询服务,积极指导企业进行免检申报工作。免检制度出台后,在企业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咨询、申报企业比较多,来电、来人络驿不绝,对此,省局都能热情、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四是认真做好免检材料审查工作,保证上报材料质量。能否成功申请,企业提交的免检申报材料质量至关重要。为此,省局对每一个申报企业提交的材料提出了严格要求,并认真进行审查,确保上报材料的真实、齐全、有效、规范、美观。
(四)深入开展免检工作调研,加强对免检企业的培育指导
实施国家免检产品的目录每年度变更一次,由各省开展前期调研,并向国家质检总局上报。总局在综合全国的情况后,确定每年度实施免检的产品类别。因而,深入开展调研,了解和掌握全省优势产品和企业的详细情况,选好选准申报项目,争取将广东省的优势产品列入目录,是做好广东省免检工作的一项先决条件。只有选好对广东省有利的申报项目,才能更好地发挥广东省的优势产业作用,才能争取广东省更多的产品获得免检资格。
(五)积极发挥社会各界对免检工作的监督引导作用
在开展免检工作中,省局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企业争创国家免检产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些行业协会发挥了解本行业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发展动向的优势,积极搜集国际国内同行发展态势,提供企业所需的策略和信息,推进行业自律、帮助企业争创免检产品。它们积极配合广东省组织对免检产品的评价和推荐,发挥了社会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免检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公正的社会中介评价。省内各新闻媒体也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广东省的免检政策、信息,在舆论上扶优治劣,有效地引导了消费,在市场中树立起免检产品的良好形象,在广大消费者中逐渐形成使用免检产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共识,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免检产品成长的社会氛围。
四、新时期深入推进免检制度的新思路
当前,广东省免检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获得免检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在区域分布方面呈现不平衡的状态。二是虽然广东省的免检产品数量全国第一,但是部分免检产品生产企业由于起点较低、基础还相对薄弱,规模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不足。三是免检工作在宣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充分发挥其扶优扶强、引导消费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四是虽然大多数企业在获得国家免检称号后,能够较好保证免检产品质量的稳定,但也有个别企业放松了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出现滑坡。因而对免检产品的后续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广东经济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广东省局将继续加强免检工作,将按照全面实施质量振兴的要求,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免检工作:促进广东省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的提高,为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将免检工作和产业集群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提高。 一是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深入各地市开展调研,有重点地围绕九大支柱产业培育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产品积极争创国家免检产品,全面提出广东省免检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年度计划,分步滚动实施;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品制宜,使免检工作切实收到成效;三是着力抓好区域品牌的建设工作,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从免检产品和目录的推荐等方面向产业集群倾斜。形成产品、企业与区域行业品牌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广东省的免检工作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免检争创力度。一是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免检工作,争取培育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二是鼓励免检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三是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完善企业计量保证体系,推广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投入和研发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实施质量改进,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争创免检产品上下功夫。
(三)进一步加大对免检产品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一是加大“打假保优”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争创免检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强对免检产品和免检企业的宣传,不断扩大广东省免检产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三是加强与各级人民政府的协调,进一步建立完善免检激励机制;四是建议制定对免检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在能源分配、税收优惠、信用贷款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在政府采购中予以优先考虑。
(四)维护国家免检声誉,加强后续监管。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免检企业的质量状况,逐步建立免检企业的巡查回访制度。对巡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及时进行回访,并视具体情况对企业采取帮扶、限期整改、抽样检验、停产整顿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坚决按照有关要求,报请国家质检总局取消其免检称号。二是对免检到期重新申报的产品和对各种渠道反映存在质量不稳定问题的企业,按有关要求实施省级突击监督抽查。为确保监督抽查的公正性、权威性、有效性,对免检产品的监督抽查,拟不向企业收取检验费用,该费用由政府财政列支。抽查样品可在市场或企业内抽取。对存在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及时采取措施,督促企业整改,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汇报。
附件:1.广东省有效期内(2004年-2006年)免检产品产业分布情况
2.广东省有效期内(2004年-2006年)免检产品地区分布情况
附件1
广东省有效期内(2004年-2006年)免检产品产业分布情况
行业(产业)
名称 |
2004年免检产品数 |
2005年免检
产品数 |
2006年免检产品数 |
合计数 |
各行业免检产品数占免检产品总数
比例(%) |
电子信息业 |
— |
5 |
26 |
31 |
5.14 |
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 |
28 |
36 |
102 |
166 |
28.42 |
石油及化工 |
5 |
4 |
27 |
36 |
6.16 |
纺织服装 |
13 |
22 |
31 |
66 |
11.30 |
食品饮料 |
6 |
32 |
12 |
50 |
8.56 |
建筑材料 |
11 |
8 |
92 |
111 |
19.01 |
森工造纸 |
— |
9 |
16 |
25 |
4.28 |
医药 |
— |
— |
— |
— |
— |
汽车及摩托车 |
— |
— |
— |
— |
— |
其他 |
12 |
28 |
60 |
100 |
17.12 |
合计 |
75 |
144 |
366 |
585 |
100.00 |
附件2
广东省有效期内(2004年-2006年)免检产品地区分布情况
序号 |
地区 |
地市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合计 |
占全省比例(%) |
1 |
珠三角地区 |
广州 |
10 |
23 |
47 |
80 |
13.70 |
2 |
深圳 |
10 |
17 |
20 |
47 |
7.88 |
3 |
佛山 |
20 |
20 |
138 |
178 |
30.48 |
4 |
东莞 |
5 |
20 |
39 |
64 |
10.96 |
5 |
中山 |
6 |
28 |
36 |
70 |
11.99 |
6 |
珠海 |
2 |
— |
1 |
3 |
0.51 |
7 |
惠州 |
4 |
4 |
11 |
19 |
3.25 |
8 |
江门 |
2 |
5 |
6 |
13 |
2.23 |
9 |
肇庆 |
— |
1 |
4 |
5 |
0.86 |
10 |
粤东地区 |
潮州 |
3 |
3 |
17 |
23 |
3.94 |
11 |
汕头 |
1 |
2 |
14 |
17 |
2.91 |
12 |
揭阳 |
— |
3 |
4 |
7 |
1.20 |
13 |
汕尾 |
3 |
1 |
1 |
5 |
0.86 |
14 |
粤西地区 |
湛江 |
5 |
6 |
16 |
27 |
4.62 |
15 |
阳江 |
— |
3 |
2 |
5 |
0.86 |
16 |
茂名 |
— |
1 |
— |
1 |
0.17 |
17 |
粤北地区 |
清远 |
— |
2 |
5 |
7 |
1.20 |
18 |
梅州 |
2 |
2 |
2 |
6 |
1.03 |
19 |
韶关 |
1 |
1 |
1 |
3 |
0.51 |
20 |
云浮 |
1 |
2 |
— |
3 |
0.51 |
21 |
河源 |
— |
— |
2 |
2 |
0.34 |
全省合计 |
75 |
144 |
366 |
585 |
100.00 |
|